欢迎来到人教小语资源网——pepxiaoyu.cn
阅读教学中,课文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(教师、学生和课文)之一,是师生赖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。当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篇课文展开教学活动时,教师-课文-学生之间不仅进行着认知信息的传递,也发生情感的交流。从情感入手确定教学内容,在表达情感的有关词句段上着力,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,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,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。
二、案例过程描述:
在设计时,我紧扣“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”这一主线,让学生感受在花园的一次次变化中,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;在层层读悟中明白快乐要大家分享、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。
请看三个片断:
【片断一】点面结合促移情
师:首先就让我们认真地去读一读第六自然段,一边读一边思考,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?
师: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,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生1:春天终于来了,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,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。但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。
师:(出示:不久,北风呼啸,隆冬来临,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。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。春天终于来了,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,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。但不知为什么,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,天天狂风大作,雪花飞舞。巨人裹着毯子,还瑟瑟发抖。他想:“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,这么荒凉呀……”)
是呀,让我们好好读一读吧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生2:好冷的花园!
师:他读出了冷。你们读出来了吗?是哪些词告诉你们的?
生3:“狂风大作”,“雪花飞舞”。
生4:还有“瑟瑟发抖”。
师:你能读出这份冷吗?
(学生一个个踊跃举手。)
师: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图画吧。(一幅图村子里春意盎然的,一幅花园里冰天雪地图。)如果你是巨人,你感觉怎么样?
生5:好孤独!
生6:好诧异!
师:让我们把这份孤独、这份诧异送进去读。
(生声情并茂地读这一段。)
师:你们看,这一堵墙,围住了孩子的脚步,也围住了……
生7:围住了春天!
生8:围住了欢笑!
生9:围住了友谊!
……
【片断二】反复咀嚼“磨”语言
师:生活在冰冷的花园里的巨人是那么寒冷,那么孤独,那么冷清,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,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。有一天早晨,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。(出示:他抬头望去,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。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。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,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,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,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。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。)
春天来了吗?
生:(欣喜地)来了!
师: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话,你能找到春天在哪里吗?
生1:春天在——花园里草翠花开……
师:我们就可以说:春天在草翠花开的花园里。春天还在哪里?
(经过老师的点拨,学生就会说了:春天在明媚的阳光里,在孩子们的欢笑里……)
师:大家都找到了,那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?(出示句式:春天在 ,在 ,还在
。)
等学生回答后。
师:看到美丽的春天,巨人心情如何呀?
(这样一来,学生都会读出这份兴奋、这份激动、以及惊奇。)
【片断三】放飞想象抒情感
师:巨人终于明白了,他拆除了围墙,让春天走进花园,让笑声走进花园,让欢乐走进花园,让友谊走进花园,这时候奇迹出现了。请大家闭上眼睛——
(音乐起)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的花园,此时此刻,你的心情怎样?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?(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,而且能把文章中的一些词语进行恰当运用。)
师:巨人用宽容、善良融化了心中的坚冰。从此,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,充满了欢声笑语,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。(出示画面)瞧,他们相处得多和谐,玩得多开心哪!让咱们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快乐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。(配乐朗读)
师: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,还记得吗?对,王尔德的这个童话被誉为“完美之作”。
童话总是用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,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,让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。读了这个故事,你一定也明白了什么吧?就让我们拿起笔,把它写下来吧。
交流时,学生的语言如清冽的小溪,哲思荡漾:
生1: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,那么他一生里,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。
生2:如果快乐不能与人分享,这不算是真正的快乐了。
生3:爱自己只会让我们更孤独,爱别人会让我们更快乐。
生4:你只要生气一分钟,便丧失了60秒钟的快乐。
三、案例分析与反思:
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,小说还是记叙文,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含其中。写文章是情动而而发,读文章则是披文以入情。设计时指向课文的情感,立足扎实的语言训练,以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,以语言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,这样,我们就可以收获一堂课的精彩生成。
【感悟一】点面结合,体会情感
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,是一种融“整体把握”和“重点理解”于一体的教学艺术。这里的“面”指的是课文的基本内容,这里的“点”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、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。点面结合,可以从点切入,再到面,再步步深入到点,串点成线成面;也可以从面切入,再到一个个点,串点成线成面。
在第一个片断中,通过一个“点”(体会巨人的冷酷带来的第一份后果),来促进对“面”(感悟“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”及学会分享)的理解,学生在移情中收获很多,也为最后的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本设计指向情感,聚焦情感,通过撷取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句,打造情感的圆。
【感悟二】咬文嚼字,雨润童心
从情感着眼,还要在蕴含情感的关键语句上着力,情感的体验才不会如风掠浮萍,才能深刻,乃至刻骨铭心。而在文章语言的精妙处体会情感,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崔峦老师说:“语言的精妙处指的是:工笔细描处,写意处,画龙点睛处,文采飞扬处,”片断二中,让学生咀嚼着春天的美丽,一是可以对比冬天的严寒,进一步加深对巨人冷酷的贬斥,二也是为了片断三中我让学生想象积累了词语,真正教给了孩子们及时积累的妙处。
【感悟三】放飞想象,体会情感
想象,能使情感的体验更加丰富。这是勿庸置疑的。
在描写细致处想象。在描写处放飞想象,一般是再造想象。再造想象能把文字化为形象,使人物栩栩如生,使景物惟妙惟肖。
在空白处放飞想象。文章的空白处,就如国画的留白,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信息和情感信息。
在浓缩处放飞想象。有的语段,不是精雕细刻,而是浓缩精华,必须通过想象,把浓缩的内容释放出来,以便更深刻体会蕴含在里面的情感。片断三中的想象就属于此类。正由于了这一次淋漓尽致的想象,让学生主动构建了“只有分享才会创造美好的境地”的理念,也为全文的情感目标划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本堂课上得较为成功。而主要就得益于我正是以“情感”为经,以“语言”为纬,构建了“课堂”这个美丽的世界!
一、复习导入师: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《西门豹》,齐读课题。(生齐读)师: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取了三个小标题......
师:同学们好,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。我知道,我们文学社的学生都是热爱阅读与写作的学生,当然也是......